【理財基礎部落】01 認識理財,透過工具讓資產幫你生財

嗨 ~ 我是股匠!用輕鬆的文字,學習理財新知識! 

說到「理財」這兩個字,相信你已經聽聞不下幾百次,但每個人對它的見解或許都不盡相同。這篇將帶你探討兩大問題:
1.什麼是理財?
2.為什麼要理財? 

或許你才能從中掌握理財的深層意涵,當你真正在執行理財目標時,才不會輕易受內外因素干擾而動搖,若準備好,我們就接著看下去吧!


【什麼是理財?】

求學階段,當時還是學生的你,「理財」應該還是很遙遠的事。
且不光如此,「理財」並未受到教育體系的重視,多數人應該都是出社會之後才開始接觸投資理財的。 

那究竟什麼是理財呢?
定義可以很多元,可以是創造被動收入、也可以是創造退休金的來源,而濃縮為一段話就是「打理好自己的財務,為自己的人生負責」,這樣很好理解對吧! 

而理財所透過的工具,廣義來說包括:定/活儲、定存、保險、基金、股票等。
大部分都是先接觸定/活儲、保險工具為主,提供基礎的資金存放需求、及安全需求。
當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後,才會接觸基金、股票等工具。 

PS:詳細工具介紹可以參考這篇「八種常見的投資理財工具,哪些適合我?


為什麼要理財?】

簡單來說,就是替退休生活,創造滿足基本需求(生存所需的需求:飲食…)安全性(提供生活的後援:居住…)的過程,一旦有了基本生存能力,才能從「物慾追求感」轉為探索內在的「精神富足感」。 

當然 ~ 太細節的身心靈探討,還是留給唐綺陽老師(星座)解析,我們先專注金錢層面就好XD。 

至於退休金到底要準備多少,先簡單推算看看。 

【退休開銷多寡】

從圖來看,人的一生收入與開銷路徑大致呈正比。

  • 學齡時期:沒有創造收入能力,這時期的生活開銷多半由父母協助。
  • 年期間:隨著年紀增長,收入有機會漸漸提升;相對的,開始成家立業,負擔也會跟著增加,比如:家庭責任、孝養金、車貸等…
  • 退休以後:開銷或許已不像壯年時負擔來得大,這時所需的月退休金額,大致也有脈絡。 

我們簡單推算退休所需開銷,以「月」為單位(單位:台幣):

  • 居住:房貸或租金的開銷,大約$10,000 至 $30,000 不等。
  • 飲食及日常:大約 $15,000 至 $25,000 不等。
  • 交通及娛樂:大約 $5,000 至 $15,000 不等。
  • 醫療及保健:大約 $2,000 至 $5,000 不等。

PS:退休後每個人家庭習慣及狀況不同,以上數據僅供參考。 

當然,如果你已經繳清房貸、甚至健康狀況相當優異,或許也能省下不少開銷! 

我們這邊將各項開銷由最低到最高來看,退休後的月開銷大約落在 $32,000 至 $75,000,那我們退休金真的準備夠了嗎? 


【退休金來源有哪些?】

一般常見的退休金來源,來自雇主提繳的「勞退」、及雇主為勞工加保的「勞保」,屬於多數人的退休金來源之二。其他包括「國民年金」等項目,就不在這篇探討範圍。 

勞退與勞保簡介:

  • 勞工退休金(勞退新制)
    雇主為勞工按月提繳不低於其每月工資6%勞工退休金,儲存在「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」,專戶所有權屬於勞工,退休金累積帶著走。勞工也可以在每月工資6%範圍內,個人自願另行提繳退休金。
  • 勞保年金(老年給付)
    雇主應為勞工加保的制度,一般情況下,收費比例為雇主負擔70%、勞工自費20%、政府10%,其退休金項目為「老年給付」。

PS:上述關於退休金的詳細制度,未來有機會再整理一篇文章給你看囉! 


政府單位所設立的退休金保障,依照每個人的投保年份投保級距等條件不同,未來退休請領的金額也會不同。 

不過以月領的狀況來看,目前平均僅落在 $15,000 到 $25,000 左右,未來退休金的額度是否能維持當前的水準(台灣面臨:少子化+老年化),也是不少人擔憂的事實。 

與其如此,則要透過自身提前的理財規劃,藉由投資工具避免我們未來成為「下流老人」的風險。 

下流老人:
日本學者藤田孝典的著作《下流老人》所提出的名詞,為日本近年來大量出現中下階層生活的老人,由於年金制度將崩壞、長照人力及醫療品質缺乏所衍生出,老人生活日漸困難的情況。


#下一篇「建立理財腦,擺脫窮人思維」,繼續看下去吧!

留言給股匠吧!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error: 如需擷取內容做使用,可來信告知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