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理財基礎部落】07 認識投資風險與機會成本
嗨 ~ 我是股匠!用輕鬆的文字,學習理財新知識!
試著用5秒念完這段話「投資一定有風險,基金投資有賺有賠,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」!
是不是很熟悉呢!在投資廣告的片尾,都會聽到的「快嘴模式」, 你有聽過嗎!XD
沒有錯 ~ 投資確實有賺有賠,風險可大也可小,但絕對沒有百分之百零風險的項目,如果有那肯定是「詐騙」。
以定存來說,這種公認風險極低的投資方式,都有可能受到銀行倒閉的這種極端例子而拿不回來。
相信你心中一定會問,蝦咪!銀行會倒閉哦 ~
去上Google查查,2023年美國矽谷銀行、第一共和銀行、瑞士信貸銀行等,出現破產或瀕臨破產邊緣的案例。
尤其是瑞士信貸具有百年歷史的知名金融集團,差點就葬送在2022-2023年歐美快速升息的鴻溝裡。
瑞信倒閉危機:(參考來源:維基百科)
#2022年10月被曝出現流動性危機。
#2023年2月最大股東沙銀,拒絕提供財務援助後,使瑞信即將倒閉的言論甚囂塵上。
#2023年3月由瑞士財政部、金融監管局和央行,聯合發起瑞銀集團收購瑞信,以解決瑞信危機可能帶來的金融風暴。
那究竟該如何留意投資風險呢 ~ 這篇就讓股匠陪你一起看下去!
報酬率高低與風險大小,具有高度正相關
追求高報酬乃是人之常情,小心駛得萬年船。
不過在投資市場裡,猝不及防的意外時常發生,要能完全規避風險,那是謀摳林ㄟ代誌(台語)!
比如2020-2022年的疫情大爆發,誰能預料到突如其來的事件,讓全球觀光產業產值大幅下滑。
倘若持有相關類股,帳上資金瞬間腰斬,這時候你會認陪出清,還是往下攤平直到持有成本趨近股價呢?
答案取決於自己的決定,想要追求報酬,肯定要能承擔相對應的風險,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!
而創業其實也是一種投資,尤其新創公司要能安穩度過一個年度,存活率大概只有1成。
好一點的,最終損益兩平;時運較差的,可能倒賠幾十萬到幾百萬都有可能。
當然,如果一切順利,那帶來的回報也會相當可觀!
關鍵在能不能釐清「報酬率的高低」與「風險大小」呈高度正相關。
其次則是做好「風險控管」,當每個人都在鼓吹不要給自己留退路,就會逼得自己只許成功。
但股匠反而認為,讓自己留有退路,遠比「孤注一擲」來得智慧許多,創業與投資都是同樣的概念,你覺得呢 ~
每一步決定都要衡量「機會成本」
先來認識什麼是「機會成本」?
機會成本:在做出某個決定時,同時也放棄其他價值最高的選項所帶來的損失。
好比說,海外旅遊逐漸開放,今年打算暑期選擇去日本、越南或泰國,四天三夜旅行團票價分別為:
- 日本:36,000
- 越南:29,000
- 泰國:28,000
假如最終決定選擇去日本,在不考量其他因素前提下,機會成本為越南的29,000元。那如果是選擇泰國呢 ~ 機會成本就是日本的36,000元,這樣會判斷了嗎!
為什麼要了解「機會成本」?
畢竟時間及資源均有限,如何在眾多選擇挑選效益最大化的項目,透過量化衡量,或許是最為直觀的方式之一。
以理財工具來說,透過儲蓄險買下六年期保單,六年後連本帶利經過換算後,年化報酬率為2%;而同時間放在股票市場,年化報酬率換算過後可達5%水準。
正常的衡量下,我們會挑選機會成本相對較低的選擇,來最大化我們的投資績效。
不過實際選擇還是因人而異,有的人可能更傾向低風險的儲蓄險保單,而避免高波動的投資市場。
透過機會成本的衡量,只是輔助我們找到合適的選擇,而非絕對的答案 ~
#《理財基礎部落》最後一篇「八種常見的投資理財工具,哪些適合我?」,繼續看下去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