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股市新手部落】03 什麼是股利、除權息、殖利率,身為股東不能不知!

嗨 ~ 我是股匠!用輕鬆的文字,學習理財新知識!
購買股票就是購入公司的一部分,但根據我們一般人的財力來說,除非中樂透,否則我們應該都只是「奈米級」股東啦XD
不過購入股票後,別忘了公司未來的獲利,股東是有機會分杯羹的,也就是享有領取股利的好處!
這篇將帶你認識什麼是股利、領股利的時間點怎麼看、以及如何算出殖利率、填息率等,繼續往下看 ~
什麼是股利:現金股利、股票股利
上市櫃公司通常會根據去年的獲利情況,來決定今年的股利金額;當股利優於股民的預期,通常股價短期也會有激勵的效果。
此外,多數的公司都會選擇在每年6~8月期間進行除權息,也是俗稱的「除權息旺季」,而股利配發的形式有兩種:
- 現金股利:以「現金」發放的形式分配給股東。
- 股票股利:以「股票」發放的形式分配給股東。
不過即使公司有獲利,也有不發放「現金股利」,卻只配發「股票股利」的案例。
通常是公司為了將保留盈餘拿來投入研發、購入廠房或增添設備等,用於可提升公司產製規模或競爭力的任何花費。
但也有可能是公司現金不足,所以透過配發「股票」的形式,達到另類的增資目的。
什麼是除權息
從字面上拆解,所謂「除」可視為分配的意思,「權」就是股票股利、「息」就是現金股利。
而「除權息日」就是公司分配「股息」或「股票」給股東的日子,也就是公司將一部分的資源分配給股東,股價就會下調至應有的位置。
所以除權息當天的開盤前(9:00 AM),股價會下調多少?又該如何計算呢?
「除息」後參考價 = 股價 – 現金股利
「除權」後參考價 = 股價 / (1+股票股利 / 股票面額)
「除息又除權」後參考價 = (股價 – 現金股利) / (1+股票股利 / 股票面額)
範例參考:
假設A公司宣布配發現金股利3元、股票股利2元,身為股東的小匠,持有公司一張股票,除權息前一日的收盤價為60元,那麼:
1.小匠可以拿到多少股利?
2.除權息後參考價該怎麼算?
#問題1:股東領多少
現金股利 = 1000股 x 股息3元 = 3000元
股票股利 = (股票2元 / 票面價格10元) x 1000股 = 200股
所以小匠持有一張股票的條件下,可獲得「現金股利」3000元、「股票股利」200股。
#問題2:除權息後參考價
僅算「現金股利」的情況下:
股價60元 – 現金股利3元 = 參考價57元
僅算「股票股利」的情況下:
股價60元 / (1 + 股票股利2元 / 股票面額10元) = 參考價50元
同時算「現金及股票股利」的情況下:
(股價60元 – 現金股利2元) / (1 + 股票股利2元 / 股票面額10元) = 參考價48.3元
第一次看到這些換算方式,有點混亂是很正常的。
但重點不是學會算公式,而是了解配股配息後股價會下跌的概念就好了!
PS:除權息後大約1至2個月以內,就會領到股息或股利,記得再去集保戶或交割戶確認哦!
公司發放股利的三大來源
- 保留盈餘:公司當年度或歷年所累積的盈餘,而未拿來使用的部分,可發放給股東。
- 資本公積:公司股本溢價的部分,也就是發行價格超過面額10元的差額;或是受贈資產、處分資產、資產增值等,可發放給股東。
- 法定盈餘公積:除了法定須從獲利提撥10%作為法定盈餘公積外,在公司沒有虧損的前提下,並遵循特定比例的部份,發放給股東。
透過財報中的「股東權益變動表」,可以觀察以上3種項目的數據變化。
一般最好的狀況下,是公司持續獲利、並透過「保留盈餘」來發放當年度的股利。
盈餘配發率:股利佔與去年EPS的比例
「盈餘配發率」的指標,也就是當年度所配出的股息,為前一年度EPS的多少占比。
盈配率 = (股利 / 前一年度EPS) x 100%
同樣依上述A公司為例,假設去年EPS為12元,那今年的配股配息總計5元,
代表盈配率為:(股利5元 / 去年EPS12元) x 100% = 41.7%
觀察盈配率的表現,也要主動了解公司在股利決策上的考量。
有時候盈配率偏低,有可能公司想保留更多資金,未來作為擴廠或購入設備使用,以提升公司的產能規模等。
或是盈配率長期高於100%,就要觀察是否常常發生吃老本的情況啦!
殖利率:公司發放股利的報酬率
台灣股民對於「高殖利率」4個字情有獨鍾!
每當公司公布配股配息的金額,股東馬上就會拿出計算機,推敲殖利率的表現如何 ~
不過「高殖利率」就是存股的保證嗎?
先來了解「殖利率」是什麼,也就是購入股票後所領取股利的報酬率有多少!
殖利率 = (股利 / 股價) x 100%
以上面的例子來看,A公司發行3元現金股利、2元股票股利,除權息參考價為60元,這樣殖利率分別為多少?
現金殖利率 = (現金股利3元 / 參考價60元) x 100% = 5%
股票殖利率 = (股票股利2元 / 參考價60元) x 100% = 3.3%
以台股長期平均殖利率4%左右來看,A公司的現金殖利率表現還算不錯,不過千萬別陷入「高殖利率」的迷思中,一定要先確認兩件事:
1.公司獲利的穩定性,避免獲利大起大落影響股利發放的能力。
2.每年配息的來源是否來自本業獲利為主,而非透過其他資金來源。
就如同2021-2022年的大航海時代(航運股),這種景氣循環類股,榮景僅維持短短2年。
雖然隔年的股息受惠前一年度獲利優異的表現,但股價暴漲又暴跌,卻容易變成「高殖利率」的假象,從而忽略未來獲利遞減,恐賠上價差的風險。
填息率&填權率:股價漲回至除權息前價格的機率
首先要先知道什麼是「填息」、「填權」,當除權息後股價漲回至除權息前的價格,就可稱已完成「填權息」。
雖然除權息常被人詬病「左手換右手」,也就是只要「尚未填權息」之前,股民所領到的股利未能彌補價差的缺口;除非股價漲回至除權息前一天的收盤價,才會被記錄為已完成「填權息」。
股民總會希望領股利後,股價能回到除權息前參考價,而不是股價一路就往下跌不停對吧!
夥伴可以觀察近幾年的填權息表現,一般可透過近5年的「填權息花費天數」來判斷。
圖片來源:Goodinfo! 範例:京城銀
以上圖來看,近5年的填息天數,唯獨2022年尚未填息,其餘4年均有填息,代表京城銀的近5年填息率為8成。
如果每年的填權息天數越短,代表股價越容易回到除權息前的價格,「填權息率」就越高哦!
#下一篇「什麼!原來股利所得也要課稅,如何選擇合併課稅或分離課稅,才能聰明節稅?」,繼續看下去吧!